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发展民航新质生产力
2024-12-12
当下,民航业在信息安全、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协同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但要实现全面、深度的数字化,仍需全行业在各个方面协同创新。安全是民航业永恒的主题,民航运行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安全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加强各环节管理。智慧是发展目标,如利用新兴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旅客全流程便捷出行等。数据是基础要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需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释放数据价值。绿色是民航数智化建设的发展机遇,数字化、智能化可支持民航绿色发展,如优化航路、智能调节设备降低能耗等。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和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信息协会将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持续增强我国在新兴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飞行标准监督管理系统(FSOP系统)自2013年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面向包括民航局飞行标准监察员以及航企运营人、航校维修人员训练机构、维修单位等支持机构的各类专业人员。其主要功能包括行政许可、持续监管、人员资质管理,实现了大部分业务的在线处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数据准确性。但在近几年的使用过程中,现有系统底层数据不统一和老旧IT基础设施问题日益凸显,飞标司全力融入中国民航智慧监管服务项目建设,借助该契机也一同升级了FSOP系统。新一代FSOP系统将支持更多智能化业务服务,如电子签章和电子执照,同时优化用户界面和体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飞标司考虑了业务流程再造、数据标准化和整合设计的重要性,比如怎样提高数据采集质量以及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优化管理流程,未来的航空安全管理将更加高效、智能。
民航业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信息化发展,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数字化管理,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民航业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但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准营销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其潜力。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精准预测和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和市场份额。民航业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能只埋头于“器、术”的层面,更重要的是需要倡导数智化思维(D-Thinking),以此探索新的业务范式,推动企业战略、业务、组织和技术的升级重构。民航业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好的做法,如新零售业务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以此沉淀、运营客户数据资产。只有这样,民航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华为在交通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为民航业务场景寻找最合适的技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从需求、研发、产品工程创新到测试验证,联合用户、生态伙伴共同构建解决方案,从而创造更大价值。在民航领域,华为充分发挥自身在ICT(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联合合作伙伴,聚焦民航核心业务场景,持续迭代最优解决方案,以全栈自主创新、云网安一体化为基础,通过AI助力,构建民航立体综合安防和高效安全运行的数智底座,提高民航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水平,提升其运行效率。未来,华为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枢纽机场的投入,打通数据链条,促进临空产业与航空城的一体化发展,并推动机场群干支业务协同,助力民航提质增效。
中国电信目前已开源包括语音、语义、视觉、多模态等在内的千亿级“星辰”基础大模型,并推出32个行业大模型应用,其应用范围覆盖教育、应急和包括民航在内的交通领域等。中国电信天翼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运营商云和中国最大的混合云供应商,构建了“2+3+7+M+N+X”的算力网络,建成5个国内领先的全液冷万卡池,同时是唯一具备海外算力的运营商。作为中国电信的一体化智算平台,“息壤”已突破万卡纳管与调度,实现了算网调度、训练推理、资源管理三个一体化,是业界首个超百公里分布式无损算力远程跨域调度网络。中国电信基于自身数据资产开发了“灵泽”数据要素交易平台,促进客户数据要素的市场培育和流通,“星海”AI中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AI开发服务,并能通过“三阶八步”为客户提供从设计、训练推理到落地的全流程端到端服务,快速实现大模型的应用落地,提升客户的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向业内外展现了强大潜力,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安全领域产品能力不够、人员资源不足的问题。它具备更强的理解指令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能够更精准地解读人类的语言和机器语言,同时拥有强大的泛化能力,能够通过举一反三,基于已知信息发现未知威胁。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具备思维链的能力,能够将复杂问题拆解成多个简单问题进行逐一解决。2023年初,安恒信息开始投身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以打造智能化的安全体系。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用于辅助安全专家进行决策和判断,在网络安全运营、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数据防泄漏和API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质变的成效。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信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网络安全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当下,新质生产力借助信息、AI、创新等要素,实现了全要素的生产力提升。然而,在居安思危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新质生产力在遇到冲扰事件时仍能稳定和连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务连续性是连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确保组织在冲扰事件发生期间仍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了实现业务连续性,组织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必要的连续性安排,包括数据、原材料、基础设施、核心员工等。以空管局为例,其空中指挥系统的双活设计、机房管理和雷达、气象等系统的互相备份,都是为了确保在冲扰事件发生时业务和服务能持续提供。总之,面对冲扰事件,组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新质生产力的稳定和持续,以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按计划提供。这能够确保民航在可接受范围内持续提供相应产品和服务。
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亚太区商务与解决方案总监苏毅
从宏观视角探讨航空业,我们需要从供需两端进行分析。需求端显示,2024年亚太地区GDP和旅客量预计增长47%,而航空盈利比例仅占全球7%。供给端却面临挑战,如机场容量受限、飞行人员短缺和机队交付延迟等。为了平衡供需,提高生产力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当前的科技领域,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它分为计算机视觉、狭义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三大领域。计算机视觉已成熟并广泛应用;狭义人工智能专注于特定领域,如机场调度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则处于行业内期望值很高的阶段。国际航空电讯集团(SITA)发布的报告显示,多数机场和航空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将AI(人工智能)作为投资优先级,强调明确业务场景的重要性。数据质量、广度和深度是成功关键,需平衡数据科学家与AI工程师的角色。对于全球分布的航空公司,数据的合法采集和管理尤为重要。
近年来,东航重点建设“东航大脑”,集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数据、系统、流程和业务场景,打造智能中枢以实现业务进化。基于国产BI(一站式大数据)工具,东航还提供从数据准备到共享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使用户直观便捷地获取信息。同时东航引进零代码和低代码平台,便于业务人员快速构建应用,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荒漠问题。依托掌上东航平台,东航融合低代码、零代码工具,为班组提供快速构建个性化应用的能力,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的员工,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在发动机孔探、合同管理、飞机地面牵引避撞等方面,东航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安全性。未来,东航将继续通过新技术应用提升安全运行能力,改善用户体验,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城市,青岛市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作用极为重要。青岛胶东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目前正在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实现旅客出行全流程无纸化自助乘机,构建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推动生产运营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青岛机场致力于提升运营效率和旅客体验。此外,青岛机场还注重科技创新和网络安全,构建了覆盖全网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并探索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未来民航业的发展需求。青岛机场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机场数字化产品事业部、产品服务部副经理鄢洁
中国航信在智慧机场建设方面提出了“两个层面协同”(即机场内协同与机场间协同)和“五个一愿景”(即全国互联一张网、数据赋能一平台、机场运营一张图、走遍全国一张脸和个性服务一终端)的机场建设愿景,以推动机场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和旅客体验。同时,中国航信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提供智慧机场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平台和业务主线如智慧出行、智慧运营和智慧服务等,实现了对旅客、行李、航班、安全等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针对机场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国航信认为,数字孪生可赋能机场建设,包括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多元数据融合的价值等,并分享航班、旅客保障等场景,提出机场可从协同能力、安全运行能力等5个方面建立数字孪生应用评价体系,同时需结合用户需求建立指标评估体系。
民航信息化是中兴通讯5G行业应用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5GATG(地空通信)当前已经能为机上乘客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上网娱乐服务,未来其应用会进一步拓展,为整架飞机提供完整的通信服务。5GAeroMACS(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可实现机场内各类业务及设备的无线数据通信,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在大飞机通讯导航、全空域覆盖和机上设备互联方面,中兴通讯也在积极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在机载产品适航方面,中兴通讯与运营商、主机厂正在进行深入合作,目前已完成5GATG实验室/外场试飞、性能验证、业务演示等多项工作,进一步加快5G在航空信息化领域的商用落地进程。
近年来,民航信息化建设对新技术消除运行痛点和堵点提出新要求。青岛凯亚坚持务实好用的原则,根据不同机场体量、地域特性、运行模式,打造以结果和问题为导向的“业务+数据+算法”机场数字化转型方案,持续助力机场转型升级。在航班计划确认、减客翻舱、运行监管、航空器推出排序等多个场景,青岛凯亚聚焦业务痛点,整合数据优势,打磨智能算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助力机场提质增效,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以提高运行效率为目标,同步提升服务品质与经济效益。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利用物联网,围绕“双碳”目标,智能调控不同场景下高杆灯、航显屏、精密空调等能耗设备的运行状态,多维度帮助机场降低运营成本。同时,青岛凯亚积极推广无人车、行李机械臂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在机场的实践案例,携手机场、航企共创行业新价值。
2022年,ChatGPT的发布预示着未来可能进入AGI(人工通用智能)阶段,AI(人工智能)将能胜任人类的各项工作。AI的发展可类比自动驾驶的L1到L5级别:L1作为工具辅助人类、L2实现人机沟通、L3能够协同工作、L4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而L5可以完全自主。目前,AI正处于向“大数据+大模型”过渡的阶段,主要开发L3至L4级别的应用以助力产业升级。以航空物流为例,AI技术已深入业务核心,从自动组板、舱位建模、运单优化到数字孪生和自动化流程,全面提升了效率和经济性。通过与钉钉、企业微信相结合,AI不仅优化了内部操作,还改善了客户服务体验,实现了从询价到订单成交的全链条闭环管理。这一案例展示了AI如何深入理解并满足业务的多层次需求,推动传统行业向智能化转型,体现了“AI+物流”模式的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
中国航空领域碳排放约占全社会能源相关碳排放的1%,考虑到未来中国航空市场有望不断扩大且该领域属于较难减排领域,因此尽早确定航空碳减排的战略和具体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多减排措施中,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航油,是中长期最重要的减排贡献来源。虽然中国在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方面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对SAF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供给侧,中国用于生产SAF的原材料比较丰富,相信未来供给可以满足潜在需求。SAF是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与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典范,是潜在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领域。相信依托我国良好的制造业优势,促进SAF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将有助于中国和全球航空业实现深度碳减排。
在航班量增长、服务要求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传统通信技术在机场运行中覆盖范围有限、高时延、低带宽等问题凸显。上海机场与华东空管局、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家技术厂商跨组织联合协作,引入了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在虹桥机场共部署20套5GAeroMACS(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基站和2套北斗差分基站,实现了多基站组网技术的测试验证,网络覆盖机场跑滑区域95%以上,网络峰值速度达到420Mbps。基于5G-AeroMACS网络,上海机场开发多方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国内首例基于5G-Aero?MACS的跑道侵入防范系统、国内首例基于5GAeroMACS的航空器地面滑行可视化引导应用,随着项目进一步展开,更多安全高效的应用场景正在落地,虹桥机场的多方协同运行效率、安全保障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牵引带动作用明显,但其大规模推广实施还面临原料、工艺、安全、可持续性、经济、政策和供需连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带动产业创新,进而形成新动能。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民航大学进行了相关探索和研究。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我们提出了以木质纤维素为主的产业发展路线,不仅可通过改良土壤治理盐碱地,帮助农民脱贫攻坚,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增加碳汇,并在校内验证了盐碱地种植高产能源植物的可行性。此外,中国民航大学还提出了基于标准发动机和标准燃烧室的新工艺安全性认证路径,以及基于自主原料工艺的可持续认证体系建设思路,并获批准进行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究平台支撑认证研究。未来还需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共同推动产业链优化,降低SAF成本,可通过建立新型产业联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随着机场信息化程度从支持、支撑、融合到引领、颠覆的逐步加深,机场规划咨询需要从业务规划、信息规划、管理咨询、工程咨询到运行咨询逐步推进,统称为“机场大规划咨询”。为此,首先要确定机场的业务模型。四川海盛公司根据二十多年民航信息化实践经验,提出了机场的“333模型”,并从运行保障、安全防范、客户服务、航空物流、行政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展开。以青岛新机场和其他机场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为例,四川海盛公司提供了可研立项、信息规划、设计咨询等每个阶段的信息化规划咨询内容。这不仅包括弱电基础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信息平台、业务应用的建设,还包括运管体系的变革。目前,四川海盛已经完成了30多个大中小机场的规划、50多个机场的应用软件服务,近些年还为多个国外机场提供规划咨询和软件应用服务。
2010年,民航二所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在四川成都成立,负责全国航空油料和化学品适航审定监管等工作,是中国唯一航油航化审定单位。今年,民航二所成立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研究中心,其目标是支持民航局政策制定、提供全链条技术服务、建立国家标准基地等。近年来,全球对SAF(可持续航空燃料)需求不断增加,各国都在制定相应的目标,中国也在发展自身的SAF产业链。SAF的应用包括适航审定、可持续认证和可行性3个方面,目前审定中心已打通适航审定流程,民航二所也搭建了可持续评价体系,并正在持续研究其原料工艺。总体看来,中国的绿色发展前景非常好,拥有产业基础好、原料丰富等优势,未来有望加快培育SAF产业链,支持民航绿色转型,成为国家战略工程,推动民航绿色可持续发展。
早在2020年,广东机场集团就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规划,主要确定了“上云、用数、赋智”三大中心任务。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广东机场集团致力于解决信息系统“孤岛”、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算力问题,完成了“两地三中心一云”的多架构部署,并对下属“7朵云”进行统一纳管。同时,广东机场集团构建了三中台架构,以满足数据共享和敏捷开发的需求。这其中,数据中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完成数据入湖工作并进行全域数据治理。此外,广东机场集团积极探索无人化、智能建造和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如无人割草机、货运无人叉车等场景应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采用智能建造技术,有效提高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白云机场还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先行先试“就近起降飞行程序”,为未来数字孪生机场应用提供示范。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部副总经理、SAF办公室主任周振翔
中国航油作为国内最大航油供应企业,始终致力于保障国家航空能源安全,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年实践,中国航油在SAF推广应用的顶层设计、保障能力建设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中国航油开发运营的智慧航油系统已经与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47家干线机场和多家银行完成了系统对接,实现了航油销售全场景的数字化处理。下一步,中国航油的工作目标将聚焦第二阶段试点任务,扩大参与航企和机场的范围,进一步提高SAF供应保障能力,同时运用新的供应模式,以数字化手段破解SAF供应保障难点问题。未来我们将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组织等,合力共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环境友好、自主可控的SAF产业链和供应链,为民航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可靠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航油力量。